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秦漢史文獻研究
Historical Literature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開課學期
106-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歷史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閻鴻中 
課號
Hist7157 
課程識別碼
123 M648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2,3,4(9:10~12:10) 
上課地點
博雅304 
備註
開放大學部高年級生選修,不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20人
外系人數限制: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62Hist7157_HLQHD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這門課程為有興趣探討秦漢歷史或相關領域的高年級生和研究生,提供文獻閱讀和學術研究的基礎訓練。
研究秦漢史,前四史當然是最重要的依據,但其他類型的史料也很多。解讀、研究各類史料需要一些基礎知識。這門課主要以閱讀秦漢當時的歷史書寫為主,也聯繫若干出土文書、考古文物、石刻文獻、雜史小說,及當時所寫的通史論述,和後代編撰、研究的名著。主要以專題來選讀各種文獻和文類,兼顧歷史內容與文獻特質。在選讀典籍的同時,也將與利用該材料的論文參照比讀,以收切磋觀摩之效。
專題包括人物、制度、地理、族群、社會生活、性別、宗教等。部分專題和文類將斟酌選課生的興趣而調整。 

課程目標
一、認識秦漢時代主要典籍文獻的特性,並能使用各種參考書和工具書來解決疑問,獲得細緻深入的理解。
二、觀摩優秀研究論著的史料運用和解釋。
三、課堂共同討論和解讀文獻,養成轉換視角、檢討驗證的閱讀習慣。
四、史學研究及寫作練習。 
課程要求
1.每週閱讀指定文獻,研究生每兩週一次於課堂中解析討論,同時(可選擇部分段落)寫成導讀和分析1000∼2000字;亦可以相關小型研究取代。(作業共七分)大學部同學每三週解析討論一次。(作業共五分)
2.寫作學期報告一篇,書評、史料分析或專題研究皆可。可由作業發展完成。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每週四 08:20~09:00
每週一 13:20~18:00 備註: 歷史系第39研究室(國青大樓431室) *傍晚時段,進修部學生及導生優先。 
指定閱讀
1.余嘉錫,《古書通例》 (略讀可)
2.錢穆,《國學概論》(建議在第一週上課之前讀至唐代以前)
3.錢穆,《經學大要》 (建議在第一週上課之前讀至魏晉以前)
4.陳國慶編,《漢書藝文志注釋彙編》(六藝略略讀可)  
參考書目
1.[漢]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北京:中
2.華書局,1982年二版/2013修訂本
3.[明]凌稚隆輯,[明]李光縉增補,[日]有井範平補標《補標史記評林》,臺北:地球出版社
4.1992年影印明治十六年刊本
5.[日]瀧川龜太郎編撰,《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藝文印書館、萬卷樓、天工等影印1934年
6.初刊本/上海古籍1986年翻印本/上海:上海古籍,2005點校本(據1956-57修訂本排印,但標
7.點斷句參照中華書局本)
8.[日]水澤利忠編撰,《史記會注考證校補》,東京:史記會註考證校補刊行會,1957-
9.70(上海古籍1986年翻印本《史記會注考證》附《校補》)
10.韓兆琦編撰,《史記箋證》,南昌:江西人民,2004
11.[清]梁玉繩撰,《史記志疑》,北京:中華書局,1981
12.[清]牛運震撰,《空山堂史記評註校釋附史記糾謬》,北京:中華書局,2012
13.[清]姚祖恩撰,《史記菁華錄》,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
14.劉咸炘撰,《太史公書知意》,臺北:鼎文書局《四史知意并附編六種》影印1931年原刊
15.本,1976
16.施之勉,《史記會注考證訂補》,臺北:華岡出版公司,1976
17.王叔岷撰,《史記斠證》,臺北: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1983
18.楊燕起等編,《歷代名家評史記》,臺北:博遠書局,1990

19.[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
20.[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漢書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等翻印
21.原刊本/上海:上海古籍,2008
22.楊樹達,《漢書窺管》,上海:上海古籍,2006
23.施之勉,《漢書補註辨證》,九龍:新亞硏究所,1961
24.施之勉,《漢書集解》(全十二冊,至列傳第二十五),臺北:三民書局

25.[南朝宋]范瞱、[晉]司馬彪撰,[唐]李賢、劉昭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
26.王先謙等集解,《後漢書集解》,上海:上海古籍,2008
27.楊樹達,《積微居讀書記》「讀後漢書」,上海:上海古籍,2006
28.施之勉,《後漢書集解補》(全四冊),臺北:中國文化大學,1982

29.吳樹平,東觀漢記校注,中華書局標點本
30.周天游,八家後漢書輯注,上海古籍標點本
31.[晉]袁宏撰,周天游校注,《後漢紀校注》,天津:天津古籍,1987
32.[晉]袁宏撰,張烈點校,《兩漢紀下冊:後漢紀》,北京:中華書局,2002
33.盧弼,三國志集解,原刻本影印/上海古籍標點本
34.趙幼文,三國志校箋,巴蜀書社

35.[秦]呂不韋著,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古籍,2002
36.[漢]賈誼撰,閻振益、鍾夏校注,《新書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
37.[漢]桓寬撰,王利器校注,《鹽鐵論校注(定本)》,北京:中華書局,1992
38.[漢]韓嬰撰,許維遹校釋,《韓詩外傳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
39.[漢]劉向撰,石光瑛校釋,《新序校釋》,北京:中華,2001
40.[漢]劉向撰,趙善詒疏證,《新序疏證》,上海:華東師大,1989
41.[漢]劉向撰,盧元駿注譯,《新序今注今譯》,臺北:臺灣商務,1975
42.[漢]劉向撰,向宗魯校證,《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
43.[漢]劉向撰,左松超集證,《說苑集證》,臺北:國立編譯館,2001
44.[漢]劉向撰,趙善詒疏證,《說苑疏證》,臺北:文史哲,1986/上海:華東師大,1985
45.[漢]劉向撰,[清]梁端校注,《列女傳校注》,四庫備要本等
46.[漢]王符撰,汪繼培箋,《潛夫論箋》,北京:中華書局,1979
47.[漢]荀悅撰,《兩漢紀上冊:漢紀》,北京:中華書局,2002

48.[宋]司馬光撰,[元]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
49.[宋]呂祖謙,《大事記(含通釋、解題)》,杭州:浙江古籍,2008,呂祖謙全集第八冊/文
淵閣四庫全書本/商務四庫珍本
50.[宋]王益之,《西漢年紀》,臺北:鼎文書局影印國學基本叢書本
51.[宋]錢文子,《補漢兵志》,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本
52.陳國慶編,《漢書藝文志註釋彙編》,北京:中華書局

53.高文,《漢碑集釋》,開封:河南大學
54.楊樹達,《漢代婚喪禮俗考》,上海:古籍,2007/吉林,2017等
55.陳澧,《漢儒通義》,收於《陳澧集》第五冊,上海古籍 ,2008,另有多種刻本和影印本
56.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臺北:東大,2003
57.徐復觀,《兩漢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58.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修訂本),北京:三聯,2008
59.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中國考古學:秦漢卷》,2010
60.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其餘文獻見各講大綱。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課堂發表及討論 
30% 
 
2. 
作業 
40% 
 
3. 
研究報告 
3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課程介紹.漢書藝文志導讀 
第2週
  述志與自序 
第3週
  【雜史與小說】呂氏春秋、韓詩外傳、新序、說苑、列女傳 
第4週
  【政論式歷史書寫】漢書食貨志 
第5週
  【當代歷史書寫】漢書循吏傳(附史記循吏列傳) 
第6週
  溫書假 
第7週
  【當代歷史書寫】史記漢書儒林傳 
第8週
  停課
 
第9週
  【當代歷史書寫】史記漢書儒林傳
漢儒通義 
第10週
  【文書】詔令奏議 
第11週
  續前。新增白虎通義。 
第13週
  【當代歷史書寫】後漢書宦者列傳 
第14週
  【外族與異域書寫】四夷傳 
第15週
  學期報告發表 
第16週
  【後代編撰】漢紀、通鑑、西漢年紀、大事記、補漢兵志、漢唐事箋 
第17週
  秦律、法律答問、奏讞書 
第18週
  兩漢書志.兩漢會要